“水利蓝信”版图再扩!蓝信助力贵州水利厅打造智慧水利统一工作平台
贵州坐拥乌江、赤水河等八大水系,4697条河流交错纵横,孕育了丰富的水利资源与多元文化。
作为全省水利治理的核心机构,贵州省水利厅始终以信息化为抓手,持续推进“治水安邦、兴水利民”的战略目标。
2024年,贵州水利厅依据《智慧水利建设顶层设计》的总体框架与建设要求,围绕构建具有“预报、预警、预演、预案”功能的智慧水利体系,为精准应对日益复杂的业务管理需求,联合蓝信打造了统一工作平台。
该平台构建了覆盖省厅各处室、厅直单位至各市县水利局及相关业务部门的统一用户管理、统一身份认证与应用支撑体系,实现了跨层级信息传输与业务协同的安全合规运行。
那么,这一平台是如何具体落地的呢?
升级“中枢大脑” 实现协同一步到位
贵州省水利厅下设18个处室、16个厅直单位,并与各市县水利局协作紧密。
过去,想要跨层级高效、快速协作并非易事。
工作人员需依赖纸质通讯录反复查找联系人,文件传递也常需借助邮箱或者其他外部工具,不仅形式单一,且难以实现快速响应。
通知公告作为厅内最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之一,受限于纸质流程,不仅周期长,且无法实时跟踪阅读状态,结果难以感知,需额外投入人力进行确认,整体效率低下。
如今,这些“不容易”开始迎刃而解。
依托蓝信平台,贵州省水利厅成功打造了覆盖全省水利用户的统一沟通协作体系,构建起以实名制在线通讯录为核心,融合即时通讯、工作群组、视频会议、通知推送与文件共享等功能的统一工作平台。
该系统全面支持文字、语音、图片、文件及音视频等多样化沟通方式,有效打破地域与时空限制,实现了全省水利系统跨区域、全时段的高效协同与无缝协作。
(蓝信沟通界面示例)
例如,省厅发布通知后,可通过平台实时查看各市县局的阅读与确认状态。对未及时反馈的单位,系统支持通过私信、短信、电话等方式发起自动提醒,确保重要信息在30分钟内完成闭环确认,效率显著提升。
(蓝信通知示例图)
在应急指挥调度场景中,蓝信同样发挥关键作用。面对洪水等突发灾害,水利厅可提前组建专项工作群,启动视频会议,实现人员“实时在线”待命,大幅压缩响应时间,推动防灾关口前移。
统一应用入口,一次认证、全网通行
贵州水利厅高度重视信息化对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。
多年来,随着业务需要,厅内针对PC端与移动端陆续建设了大量内部业务系统,覆盖水资源管理、水文监测、生态流量、取水许可等关键领域。
然而,随着办公模式演进与业务需求升级,原有办公系统的支撑能力日趋见肘。
尤其在移动化支持方面,PC端系统难以向移动端延伸,严重制约了工作的灵活性与应急响应效率。
与此同时,系统分散、标准不一、入口多元、弱口令隐患等问题也日益凸显。工作人员往往需要在不同系统间反复登录、频繁切换,操作流程繁琐,更伴随一定的数据泄露风险,为日常办公与信息安全带来双重挑战。
(蓝信工作台示例)
为应对上述挑战,贵州省水利厅秉持“节约资源、提升效率、优化体验、保障安全”的核心原则,以蓝信平台为数字基座,构建了全省统一的业务支撑体系。
该体系支持各PC端与移动端业务系统以H5标准化形式灵活接入,并结合多因素强身份认证机制,实现业务系统安全便捷集成。
同时,所有接入系统与蓝信平台实现数据深度融合,业务流程可主动推送至用户消息页面,实时提醒待办事项,推动办公模式从“人找事”向“事找人”转变。
如今,工作人员只需一次登录蓝信,即可“一次认证、全网通行”,随时随地安全访问所有授权业务系统,真正实现了“一个入口、全业务直达”的数字化办公新体验,全面提升了政务办公效率与服务水平。
筑牢安全防线 实现全流程可信可控
水资源安全事关国家大局,水利信息系统必须实现全面可信、安全可控。
贵州水利厅在平台建设中,充分参考国家部委的信息安全管理经验,从信创适配、系统安全到权限管理,构建全流程安全防护体系。
(蓝信部分信创适配示例)
平台全面兼容省厅现有国产化软硬件环境,完全私有化部署,所有数据在本地加密存储,从源头保障数据主权。
(禁止对外粘贴、截屏保护、水印)
在系统安全层面,平台内置了登录验证、全局水印、截屏管控、禁止对外粘贴、敏感词过滤、阅后即焚、文件禁止查看与下载、信息外发分享管控与行为审计等数十项主动防护能力,构筑了事前预防、事中控制、事后追溯的信息防泄露体系。

(不可见、不可沟通、不可搜)
在权限管理上,平台实现了系统级的精细化管控,彻底解决用户与授权管理颗粒度粗放的问题。
例如,通过分级分权机制,省、市、县三级系统管理员可独立维护所属层级的组织、人员与权限,并查看相关系统使用数据,有效避免了过往权限集中、依赖上级、响应迟缓的管理瓶颈;
通过灵活的可见性控制,可限制跨级查看上级单位人员、隐藏关键人员以及屏蔽人员联系方式,有效保护敏感信息与人员隐私;
通过严格的群组权限管理,建立了涵盖建群审批、进群确认、消息查看限制、群禁言及消息强制撤回的全流程管控机制,全面强化群组信息安全防护,最大限度杜绝信息外泄风险,确保“数据不出圈、安全不离线”。
通过上述实践,贵州水利厅成功将“全面可信、安全可控”的要求落地为具体技术能力,构建起覆盖系统底层到应用权限的完整安全链条,不仅为全省水利数字化提供了坚实保障,更为守护国家水资源安全构筑了可信可靠的数字防线。
结语
自2018年水利部明确提出推进智慧水利建设以来,蓝信持续深耕行业,技术能力不断获得认可。
平台先后通过“水利先进实用技术”认定、纳入水利部水利网信工作要点、成为水网数字化产业链创新联盟创始单位,并成功服务于水利部、中国水科院、湖北水利厅、天津水务局、中国南水北调集团、永定河流域公司等涉水单位,充分印证了蓝信在智慧水利领域适配性与价值创造能力。
此次合作,是蓝信助力贵州水利厅迈向“水美贵州,多彩未来”的共同答卷,亦是智慧水利领域的又一标杆。
展望未来,蓝信将继续拓展技术边界,深化水利行业数字化转型支撑,为数字中国建设注入坚实动能。







